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华文难考A的谜思。

华文难拿A,学生因此不考虑考华文。

华文难考?还是学生华文水准低落导致成绩大幅度下降?翻开报纸不难看到公众的矛 头直指向考试局,老师亦诉说华文试题难度高难以回答,统一时间报章亦大幅篇声讨有关当局,言之凿凿的公布一连串的证据,力呈罪证。一时之间相关部门或考试 局华文组成了众矢之的,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一所本地华文报章更公开呼唤读者,以“莫畏难华文考生”邮件寄至考试局华文组作无声抗议,此举实为强人所难,让考试局华文组蒙上不白之冤之嫌。

为此,考试局华文组声称维护华文国际水平没有蓄意为难考生之意,考生成绩不佳实为准备功夫不足,或是考生水准无法达到应有的阶段,与考试局出题无关。

一时之间华文科难考A的课题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场面。究竟华文试题难考A的困境,其来龙去脉是怎么的一回事,恐怕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弄清楚的,毕竟华文试题高难度导致考生不得A的谜思,属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非三言两语可以解释清楚的。

国中学校华文科学生面对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二十多年前我念中学的时候已经存在了。回想当年的情景,身边的同学已经没有兴趣上华文课,华文教师缺少,且只能在星期五回教徒学生祈祷的时间上华文课一周只能上一天的课,也只有那短短的一两个小时。

华 文课学生人数不足15人不能开办,为了能够顺利开办华文课,上华文课的学生与老师几乎是哀求不上课的同学,只需要在班上“露面”以让我们有机会上课,不但 如此,我们还须过着流浪的学习生涯,也就是说我们的华文课没有固定的老师也没有固定的教室,从一个教室漂泊至另一间教室。除此之外还得忍受异族学生蓄意吵 闹,影响我们上课的情绪,这种经验是国民型中学的华裔学生所能想象的。

没有华文正课,没有正课老师,没有固定教室,我们不但“义无反顾”报考华文科,同时也一举申办成功华文学会,让华文能够在寒冬炎夏的国中环境生存。我跟朋友们在两间国中成功申办华文学会,这个“壮举”恐怕没有几人能够做到的。

提升学生语文科的水平没有捷径可走,学习过程中的四多不二法门是不可或缺的,何谓之四多即是∶ 多看,多写,多听与多讲。

试想想现在的国民中学/国民型中学的华裔学生,除了小学六年基本华文课之外,到了中学阶段学习华文的时间,受到种种限制与所接收的华文科知识,加上视华文为洪水猛兽的态度,这些学生当中有多少人拥有足够应付“国际水平”试题吗?

我很怀疑。

姑且不论国家考试局为提升各科目的成绩作出了种种改变,虽然成功大幅度提高了佳绩学生人数,这种做法无疑的有拔苗助长做法,对学生与国家带来难以意料的后果。

国家考试局不断地做出各项改变,每年考佳绩的学生人数节节上升,国家领导人对这个结果眉开眼笑,对学生的表现赞赏不已,一片歌舞升平的现象,唯独华文科却一反常态没有相应的提高,反之节节败退成绩叫人惨不忍睹,这种现象岂不是反常叫人深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