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老师,你让我感到茫然.

孩子常常紧张作业与考试,初始我不以为意,后来经过细心的思考,分析这个现象,现在我觉得很迷茫。老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孩子紧张功课作业考试,没什么不对,只要是正向的压力,可以增加孩子学习的原动力。老师对学生施加适当的压力,同样的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扮演护航的角色,引导学生向上的添加剂。

当孩子从学校放学回到家,有种解脱的感觉与神情,温习功课的时候不是在学习,却是在追求正确没有错误的答案,否则老师会对错误的答案给于惩罚。惩罚的方式则是错一题打一鞭,不管是课题还是考试问题,都是千篇一律的“标准惩罚”。

这让我感到有点不对劲了。

孩子害怕功课做错了,因为老师会惩罚,因为老师教过了(所以做错就要被惩罚?)。考试答错问题了,不问分数多少,错一题打一鞭(姑且不说力度)。

老师是否想过,学生不会/做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或者还没弄明白,做错了就表示他们不会,不然就是还没弄清楚。在教鞭施加在学生幼嫩的手掌前,老师是否能够想一想这一点呢?

孩子在学习过程需要犯错,认识错误然后反复学习,才能够从中领悟,方能够真正学习新知识。老师,难道这简单的道理,你不明白吗?

为此,我尝试给孩子安抚不安的心,给他们解释课题做错了,应该感到高兴而不是沮丧/害怕,考试答案错了不该失望,而是欢喜,为什么?孩子不解。

学习的过程就是让我们做错了,我们知道错误的地方,就此改正。考试是让我们知道我们学到的知识程度,让我们有机会认识我们的失误,得到更正弥补。

可是我的解释孩子不认同,因为他们心中有阴影。老师的教鞭以及教学方式,如鬼魅般在他们眼前张牙舞爪飞舞。孩子害怕老师鞭打,因为回答试题错误。

孩子们上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老师教育孩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迷糊,我迷惘,我茫然,我 。。。。。。。无言以对!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与老校长的一席话

洪兰
2011225日 活力副刊

我去美国开会,回程时遇上乱流,飞机急剧下降,心像是要从喉咙跳出来似的,空中小姐立刻停止送餐蹲下来,杯里的咖啡都溢出,机舱里一片惊惶声,有人急忙从记事本上斯纸头下来写遗属,有人在名片上写下最后交待,只有我旁边的老先生虽然脸色变了,却没有惊慌失措。

等飞机飞稳后,我与他闲聊,很好奇他能泰山崩于前而不动。他告诉我,他能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所以不惊。到他这个年纪,人生除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以外,其余都是已知数,已经发生之事则不论是好是坏,都只能接受,所以不浪费气力去后悔,未知才会造成恐惧(这倒是真的,死刑犯定谳后,情绪往往比上诉时平静。)人早晚都会死,只是方式和时间不知,如果坠机身亡,不失一个快速的离去方式,他觉得可以接受,所以无惧。

万事之在自己一念之间

我听了很惊讶他能将人生看得如此透澈,便问他从事何种职业,何以能有此修养?原来他曾是小学校长,这次去美国是参加孙子的毕业典礼。他很敬业,教别人的孩子跟教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原本可以一直做到退休,但他不愿在议会被自己教过的学生无理/无礼的质询而提前退休。老校长很感慨台湾的社会风气,他说那些骂人的议员在小学时都是好孩子,不讲脏话,除了社会受到大染缸习染,以为讲粗话是草根性,拉进选民距离,其实反而是污蔑了选民。为民喉舌者更应该做人民的榜样,不该在议会作错误的示范,他无力改变现状,只好求去。然而,他退而不休,一方面去社会大学上课学新的东西,一方面也区社区大学教父母成长班,将经验与心得贡献出来。他说改变一个社会风气最快的方式是从上做起,上行下效;如果不能,只好从基础着手,教育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希望从身教做起,改变台湾的风气。

他教了四十年书,阅历很多,深感“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所以不苛求别人,对自己的人生也很满足,因此他的日子过得充实愉快。他说∶“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具宽,何事能相干?谁谓一身小?其安者泰山;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我听了抚掌叫好,人生到此地步,自然百毒不侵,没有烦恼。生死一看开就了解它原是一体的两面,做的事有意义,就是古人说的∶“虽死犹生”;过的日子没意义,就是“醉生梦死”。他认为他想做的事都已做完,对死就不恐惧了。有此胸襟,难怪面容和祥。只是一般人有房贷,有家累,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谈何容易?他说无妨,万事只在自己一念之间,只要生命过得有意义,生死全是主观的感觉。

下机时他在地上拾起一张乱流时被人撕下的纸头,写了一首明朝张羽的“咏兰花”给我∶“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的许多香。”下了飞机,报上头版新闻是蛮牛下毒者被捕的消息,看到标题“钱拿得到,吃的下吗?”不义之财,再多也吃不下,越发觉得这个社会需要这位老人的智慧,假如人人能做到无人亦自芳,自然就能容下许多香了。

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大人无知,孩子黯淡一生

文∶洪兰
活力副刊 2011224日星期四

一位朋友的孩子因恐惧上学而常逃学,后因自杀在医院中才被诊断出来为失读症 ( dyslexia ) 。她一夜之间老了十年,看到我,抱着我痛哭,她说她哭得不是这个病,而是冤枉了孩子这么多年。她一直以为孩子是懒,不长进,是废物,才知道原来是病。我听了很感慨。也曾有个校长在退休后,才知道什么是妥瑞氏症 ( Tourette Syndrome ),她一直以为是孩子坏,上课故意出声音,骂脏话,做怪动作,不知道原来是基因的关系。她很后悔打了孩子20年,但人生不能逆转,后悔已莫及了。

大脑跟学习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国家基金会 ( NSF ) 最近花了九千万美金设了四个国家型脑与学习中心,用磁震造影 ( MRI ) 来探讨有效的学习方式,尤其用 DTI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 来看大脑连接的情形。智慧的定义现已变为神经连接的密度和方式,效率 ( efficiency ) 是知道该怎么做 ( doing thing right ) ,效果 ( effectiveness ) 是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 ( doing the right thing )。前者是有能力,是神经连接的方式;后者是有知识,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迅速产生预期效果,是神经连接的密度。学习要事半功倍,必须知道大脑的运作。

近年来最大的突破是知道先天 ( 基因 ) 与后天(环境)是个交互作用,基因决定某个行为的出现,而这个行为回过头来改变大脑神经回路的连接。从脑造影图片中看到,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基因相同,大脑连接相同,他们在做同一件事时,大脑活化的神经回路也不同,因为他们后天的经验不同。后天经验正是我们教育可以着力的地方,我们的态度对孩子有决定性的影响。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因为我们的无知,黯淡过了一生。

史书有失读症记载

医学在1885年就知道有妥瑞氏症(即所谓骂脏话的伯爵夫人),适度正则跟我们的染色体二,三,六,十五,十八有关,许多名人也有阅读障碍,如丘吉尔,洛克菲勒,爱迪生,爱因斯坦,汤姆克鲁斯,但都不因此而减少他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其实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失读症的记载。南朝宋孝武帝时令群臣赋诗,沈庆之不会写字(史书说他“每恨手不知书,眼不识字”),只好跟皇上说∶“臣不知书,请口授师伯。”皇帝便命颜师伯执笔,庆之口授说∶“微生与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关,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 不会读,不会写,一样可以做诗,因为心智的启发不是只有视觉,其他管道也都可以。他敢自比做张良,可见自视极高,没有因自己不能读写而觉得低人一等,我们现在反而不及古人,不会读书,便连人都不是了。

现在流行的四不一没有,是∶老师不会教,学生不快乐,家长不放心,政府不负责,毕业没头路。政府什么时候能放下权力斗争,睁眼看一下世界教育的趋势呢?

我的育儿路 ~ 前序

婚姻路上生儿育女充满喜悦,从没有经验的新手父母,手忙脚乱的照顾新生儿,到熟能生巧的应付自如,乃至升学教育路上面临种种挑战,喜悦,沮丧,欢乐,无助的感觉,在忙碌的生活中,添加了不知数的变动,就像白纸上的图,没有了各种点,线,色彩,这张图就平淡无奇,不再引人入胜。

人生就像一个旅程,在陌生的路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每一个驿站是一个转捩点,在这里做短暂的歇息,立时就要决定下一个旅程,没有停驻的可能。旅途的终点就是生命的尽头。
婚姻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转捩点,那是个人生活时代终结,进入两个人的新生活时刻。上天恩赐的孩子加入两个人的生活里,就跟一个人决定结束单身生活的决定一样,是生命的另一个里程碑。

婚姻是生命中的一个驿站,也是一生中尤其重要的中途站。婚姻让两个陌生人决定改变他们原来的生活方式,开始了新的生命。婚姻让两个人互相学习,尊重与包容,这个过程将影响夫妻的思维,也为一个家庭尊下了迎接新生命的基础。

很多婚姻没有被事前教育,婚后的责任与面对的考验,养儿育女的挑战更是一项严峻的考试,不少父母在考场吃尽苦头,成绩惨不忍睹,溃不成军,更重要的是这项考试有别于学校评估测试,只专注于过程,而考试的重点则是孩子。

这项考试过程让我吃尽苦头,情绪波动颇巨,有时兴奋莫名锦上添花,偶尔黯然无助破庙偏逢连夜雨,无数次的绝望临近放弃的边沿,最终还是咬紧牙根硬撑到底。

养儿育女是一项艰辛的工程,一项没有捷径的艰巨计划,没有蓝图可依据,也没有额外的援助,更没有资金与劳资资助,一切都得靠自己一双手,一点一滴的从基点做起,半点不得懈怠,否则就前功尽费欲哭无泪。

这条路我一路走来,经过无数次的考验,为了孩子,我不断在改变自己,性格也像过山车般起落。

小时候吃尽苦头,父亲的教育方式就是打骂,藤鞭的痕迹在身上留下烙印,留下的是不可磨灭恐惧心灵。谁知道,同样的历史在从演,一样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显印,这是一条走不出的宿命,紧勒的传统枷锁吗?

从孩子的恐惧眼神,畏缩与逃避的神情,让我觉悟了遗传的错误,惭愧的心在哭泣,恼怒自己的无知,犯下不可饶恕的过错。

从此我放下了威慑的传统鞭打家法,取而代之的是爱的教育。在孩子面前,我举起了让孩子望而生畏的藤鞭,郑重的宣布这项决定,换来的是孩子情不自禁的欢愉呼声,我看着孩子的神情,心里告诉自己,这是一条不归路,且是值得的。

看着窗外的蓝天,蓝得叫人心醉,我享受着这美丽的天空,心里想着,孩子的心不也该是一样的豁阔开朗吗?为何一定要让孩子在阴暗恐惧的天空下成长呢?

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学生竟背了十年黑锅

文:洪兰
星洲日报 活力副刊 2011年2月22日

看到新闻报导,高雄县有个学生在大学指考时,因监考老师不知道什么叫妥瑞氏症 (Tourett’s syndrom),把这种病的典型行为如捉耳挠腮,眨眼,耸耳,重复出声,当作考试作弊,“意图窥视他人答案,违反试场秩序”,给他化学零分。因为这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学校觉得意外,经复查才知道是因身体不断扭动,嘴巴出声的关系,经申诉后,大考中心特别“开恩”,只扣5分,报上的标题是“委员‘爱护’只扣五分”,我看了却觉得连五分都不该扣,因为这种病症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说他“违反考场秩序”硬扣五分并没有道理。

这件事背后比较严重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不知道妥瑞氏症是什么?这个100年前就已知的先天性的毛病,孩子不能自我控制行为,我们师资培育的体系为什么到了21世纪还没有把脑和学习的关系教于老师?家长不知道,还情有可原,因为生活因素,可能无法接触到许多新知,但老师是站在知识第一线的人,应该要知道,台湾不是有教师每年要进修多少时数以更新知识的规定吗?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会不知道这个1885年就已知的学习上的疾病呢?我们是否应该检讨师资培训和教师进修的课程,是否跟得上时代?

行为不符常理要追究原因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不符合常理,就要追究背后的原因。曾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生每天被罚站,因为她的眼睛总是飘向窗外,连被老师叫起来,眼睛都看窗外,老师非常生气,每天罚她站,后来才知道她大脑的动眼神经线长了一个瘤,这个瘤使得她的眼睛都往同一个方向飘。开完刀把瘤切掉后,她的眼睛就不再朝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但是这孩子已经被冤枉罚站了两个月。这种例子可能相当多。当一个孩子因自己不可控制的行为而被贴上“坏”,“懒”,“笨”,“讲不听”的标签时,内心是痛苦的,也是无奈的。最早发现阅读障碍有基因上的关系,是医生发现带孩子来的父母自己也不会填写病历表格,追究下去才知道这个原以为是懒,笨的失读症,可能和染色体2361518有关系。

当一个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好时,父母先不要动怒,先想一想,自己小时候是否也如此?如果是,你知道是你的关系,就不要打骂他,奚落他。当然最重要的是,教育老师有这方面的知识,让他们能够帮助父母找出孩子学习缓慢,行为不正常的原因。

报上这则新闻让我难过许久,妥瑞氏症的病症通常在进小学后开始出现,算一算,这个学生竟背了十年黑锅,这是难为他了。我们都知道你怎么看待自己,自己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怎么回报你,或许我们不要动不动就以为孩子坏,社会上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多坏孩子了。

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家有女儿离家出走

少女离家出走的新闻时有所闻,离家出走的原因外人不得而知,追根究底不外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

今天太太告诉我说,外甥女跟母亲发生争执,尔后离家出走,后来被警方寻获送回家。

这项事故我不感意外,或许说是意料中事,事关此家庭早有问题,父母在多年前不合而离异,孩子的问题在父母离异前已经出现,多年来孩子的母亲多次寻求我的看法与咨询,尽管我给与不少的劝告与看法,孩子的母亲基于某些原因,没有采取我的劝告。

几乎每一次孩子的母亲寻求我的咨询,我都告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良,对孩子的影响极大,离家出走是可以预测的,孩子的母亲的回应都是无奈兼无助,多次劝告不果我也无法可施。

外甥女的离家事故不是偶然的,多年前我已经预测会出现这个后果,我的预言应证了,我却一点也不高兴,扪心自问却是感到异常悲哀。

 孩子的母亲管教极严,跟丈夫的关系却不好,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很深,离异后孩子的抚养权成了争论,虽然达成了协议,由于父母亲之间出现严重沟通问题,为了孩子的抚养权勾心斗角,争宠孩子的现象对孩子留下了不良教育后果,现在恶果出现了。

孩子的父亲还有婆婆,对孩子们宠爱有加,只为了讨好孩子的欢心,原因或许是为了孩子能够呆在身边,用金钱与物质的魅力买孩子的欢心,以致养成孩子的物质享受不良心理,后来出现孩子偷钱讲骗话的种种坏习惯。

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灌输“恐惧”教育,用打骂与恐吓语言兼利诱的方式教导孩子,虽说是为了孩子好处,却没有想到这种教育极易出现反效果。

孩子在两个不同的世界生活,接受两种断然差异的生活方式,却没有正确的教导与引导,在孩子出现各种不良习惯后,没有给孩子采取正确的辅导,引导孩子回到正轨,错误的第一步已经踏出了,要悬崖勒马是难之又难。

孩子的母亲已经有了第二段婚姻,目前正准备再次作母亲,且听说孩子的母亲有意放弃这个女儿,若是如此,这个孩子的前景叫人惋惜。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亲子杂记

晚餐的时候,孩子们一如往常的叽喳不停,除了小慧。

忘了什么原因,太太哆嗦了小康几句,小康边听边咿哦回应,我听了很不高兴,脸色一沉的望着小康,原来嬉哈笑声的晚饭气氛,顿时变得僵硬。

小康发现不对劲,战战兢兢的望着我,直追问我什么事。

忍着脾性,我没有回答,心里盘旋着怎么软化僵硬的气氛,否则这顿饭就变会得很不愉快了。

过了一回,心里的蔽气稍下降,我以轻松的口吻故意说到∶“我刚刚听到有乌鸦在呱呱叫,饭桌里怎么来了只乌鸦?”

孩子们一听就大笑起来,太太也在旁偷笑,原来紧张的画面就回复轻松了,孩子们也高高兴兴的继续用餐,不安的神情就这样轻轻的带过了。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压岁钱

父亲退休多年在家,过着没有入息的日子,生活费全落在我的身上,父亲不愿加重我的负担,尽管生活上有时箪瓢屡空,也不愿意透露。

生活难过,新年的时候,孩子的压岁钱却不能少,亲朋戚友在新年期间到访,压岁钱也不能省,每年春节的消费,再平淡也是一股无形压力,团圆饭的笑声,父亲的笑脸隐藏着一股忧虑。

“压岁钱意思就好,一个红包封也是取个好意头。” 

“压岁钱怎么能不放钱呢?”  “孩子们也会不高兴啊。”

为了纾解父亲的忧虑,我只要求父亲给我的空压岁红包封,自家的孩子压岁红包封象征式的款额,父亲心有顾虑的问道,我安慰父亲说谁人知道红包封里的秘密?孩子的事我自会给他们解释。

如此,往后的新年,我的红包封几乎是空的,孩子们也能明白爷爷的红包封很少钱,虽然会比较谁人给的多少。

今年,我没有再收到父亲的压岁钱,新年压岁钱讨的是祝福,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什么时候一份祝福竟成了奢侈,以金钱的多少来作衡量,传统的祝福文化气息,在金钱挂帅的社会里,被腐败的意识逐渐侵蚀了。
 
新年前,一个电台的节目谈到压岁钱红包款额,回应的听众十之八九都围绕在金钱数量,通货膨胀导致红包的分量亦水涨船高,压岁钱的意义与祝福呢?几乎没有一人意识到这一点,大家的思维都在“尽量”满足社会现状,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不能少的是面子问题,红包的款额少了是很没面子的,这就是现实红包的价值。

忘了说那应该是∶ 压岁钱。不是红包。

因为物质享受与物质化的恶果,压岁钱演变成一种负担,对一般家庭的无形负担。

传统的祝福文化被物质享受意识取代了,现在的社会谁在乎优良传统传承?有时间精力也忙着找钱,优良祝福文化传统,谁在乎?

除夕夜

窗外的天空阴暗无光,微风徐徐吹来,传送阵阵儿童嬉笑声,夹带着烟花炮竹声,偶尔传来猫狗惊吓的哀叫声。

屋内的灯光昏暗,只有电视机前荧光闪烁,银幕上的对白与配乐在空气中飘荡。

偶尔,厨房传来碗碟碰扎的声音,晚餐在准备中。

一个黑影倚站在门外的铁门前,遥视着远方的路,乌黑的夜色在街灯下忽明忽暗,黑影在冷涩的夜里哆嗦。

路过的车辆灯光在黑影身上扫过,老迈龙钟的身躯却宛如石雕般,在风中肃立不动,迷蒙的眼神凝视着前方,仿佛在期待着。

“妈,进来吧,外面风大小心着凉。” 

老妇人一动不动,仿如听不到,或许是放不下,藏在心里的牵挂。

 邻居传来成人呵斥小孩的声音,没几即传来小孩闹拗别的啼哭声,呵斥的声量更大,小孩的哭闹没有因而停止,反之变本加厉的大闹,间中穿杂着打破烂声响,一场音量的战争在上演着,铁门前的老妇人无动于衷。

 良久。。。。。。

 一辆汽车停顿在门前,一个身影从车里出来,朝老妇人喊了一声∶ “妈!” 

老妇人的脸顿时堆满笑容,满心欢喜地喊道 ∶ “你回来了!快,晚餐准备好了,来吃晚餐吧!”

此刻,电视里正好传来新年贺岁歌曲~“团圆饭”的画面。

今夜是除夕夜。

铁门前的老妇人正是我妈。

爸爸离开后迎来的第一个新年,没有新年的气氛,妈妈的牵挂都系挂在儿子身上,今年的团圆饭不一样。